整新費是什麼?網購退貨還要付錢,合理嗎?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規定,消費者透過網購、電視購物、電話訂購等「通訊交易」或到府銷售的「訪問交易」購買商品或服務,依法享有7天鑑賞期(猶豫期)。意思是消費者可以在購入商品的7天內,可以在不需說明理由的情況下無條件退貨。
不過,實務上操作起來,有不少消費者在退貨後竟被賣家要求支付一筆「整新費」,常見的是直接收取商品價值的10%至30%當作整新費。
那麼這筆整新費到底是什麼?賣家這樣收費合理嗎?以下帶您釐清整新費與退貨權益之間的法律關係。

什麼是整新費?

整新費,指的是賣家在收到退貨後,認為商品已非全新狀態,為了讓商品恢復可以繼續銷售的狀態,所提出的「回復原狀」的費用要求。這筆費用常見於包裝拆封、標籤鬆脫、商品有明顯使用痕跡等情況。

依法退貨,要不要付整新費?

是否應該要付整新費,應該要視退還商品的狀態來判斷,整理實務見解上有幾種情況:

  1. 物品已經使用過的情形:
    • 民法第259條第六款規定:
      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回復原狀之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依左列之規定:
      六、應返還之物有毀損、滅失或因其他事由,致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
    • 在商品已經有使用過的情形,消費者已經無法返還一個全新商品給賣家,因此就等同於商品有部分毀損或滅失的情況,實務判決上會認為這種情形,依照民法第259條第六款規定,消費者要把這部分的價額償還給賣家,因此賣家可以要求一筆整新費
  2. 物品尚未使用,僅有拆開包裝的情形:
    • 在商品只有拆開包裝,還沒使用過的情況,到底能否要求整新費呢?實務判決有點分歧,有的法官認為只有拆開包裝,商品並沒有「毀損」或「滅失」,因此不能用民法第259條第六款規定要求整新費。
    • 但也有的法官認為,當商品包裝被拆除後,如果在商家無法回復原狀、重新如新品一樣販售的情形,還是可以要求整新費,例如已經拆開包裝的商品,若未來只能以「福利品」的方式販售,會損害賣家的利益,這種情形也可以主張整新費。

整新費收多少算合理?

究竟整新費收取多少才合理呢?實務上很難找到固定標準,但觀察實務判決可以發現,要是商家時常在販售商品時,就直接在網頁上註明退貨會收取10%至30%的整新費,實務判決時,有的法官會認為若不管商品退貨時的狀態,一律收取固定百分比的整新費,顯然就不是為了要「回復原狀」所產生的費用,因此賣家要求這樣的整新費就不合理了。

因此,重點還是在商品價值跟整新費相比是否相當,例如若整新費已經收到快跟商品價格一半接近時,顯然是不相當的情況,這邊賣家所要求的整新費都會被法官打折。

結語

整新費本質上是商品減損的代價,但不應成為業者規避消保法的工具。因此,如果您在網購退貨過程中遇到與整新費相關的爭議,建議儘速諮詢專業律師或消保官,避免權益受損。

本文係依當時之法律所撰寫,法律如有變動,請依最新法規為準。法律適用因個案事實不同而有差異,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律師,以保障您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