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新法上路,加重詐欺可罰最重十二年,新增減輕規定完整解析 

【詐欺危害防制條例】從民國113年8月2日開始施行上路,主要原因是為了落實打擊詐騙的政策需求,採取了就源及溯源「雙源齊清」的方向,強化金融、電信及網路各方面的防詐措施,並課予相關業者防詐義務。同時,加重詐欺集團成員的刑責,擴大不法利得的沒收範圍。
因此在過往刑法詐欺篇章所規定的處罰條文,都受到非常大幅度的改變,往後大部分情形將直接適用【詐欺危害防制條例】進行處罰,本文接下來將介紹刑法詐欺規定在新條例上路後的修正內容。

刑法的詐欺規定 

刑法第339條規定(一般詐欺罪)

I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II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III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刑法第339條之4規定(加重詐欺罪)

I 犯第三百三十九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四、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他人不實影像、聲音或電磁紀錄之方法犯之。 

II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依照刑法本來的規定,刑法第339條規定的是普通詐欺罪,可以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用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行騙(例如假冒檢警要監管帳戶,使被害人匯款),或是進行詐欺的人數為三人以上共犯,又或是使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犯之(例如使用臉書張貼投資詐騙訊息),以及或是使用合成科技行騙時,刑法第339條之4規定有加重規定,可以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條也是俗稱的加重詐欺罪,新法也是在加重詐欺的架構下,予以加重處罰,讓刑度從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再往上增加。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規定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第43條

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之罪,詐欺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五百萬元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億元以下罰金。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第44條 

I 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第一項第二款之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該條項規定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一、並犯同條項第一款、第三款或第四款之一。 

二、在中華民國領域外以供詐欺犯罪所用之設備,對於中華民國領域內之人犯之。 

II 前項加重其刑,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加之。 

III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而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億元以下罰金。 

IV 犯第一項之罪及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違反洗錢防制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之洗錢罪,非屬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第一項之第一審應行合議審判案件,並準用同條第二項規定。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上路後,只要發生在113年8月2日以後的詐欺犯行,符合下面幾種情形時,犯刑法第339條之4的加重詐欺罪時,刑度會從原本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大幅的增加到最高「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還有加重其刑二分之一的規定,以下分別說明: 

  1. 詐欺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五百萬元者:
    若犯加重詐欺罪刑,詐騙金額達到五百萬元時,刑度會加重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詐欺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一億元者:
    若犯加重詐欺罪刑,詐騙金額達到一億元時,刑度會加重為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3. 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行騙:
    若是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同時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行騙(例如假冒檢警要監管帳戶,使被害人匯款),刑度會從原本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加重其刑二分之一,變成一年六個月以上、十年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4. 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使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犯之:
    若是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同時使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犯之(例如使用臉書張貼投資詐騙訊息),刑度會從原本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加重其刑二分之一,變成一年六個月以上、十年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5. 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使用合成科技行騙:
    若是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使用合成科技行騙(例如使用AI偽造聲音、臉部長相),刑度會從原本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加重其刑二分之一,變成一年六個月以上、十年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6. 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是在國外使用設備對國內的人民犯詐欺時:
    若是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是在國外對國內的人民犯詐欺時(例如之前新聞常出現的柬埔寨),刑度會從原本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加重其刑二分之一,變成一年六個月以上、十年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7. 符合上面第3到6點情形之一,且又涉嫌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犯罪時:
    符合3人以上犯詐欺罪,且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行騙、或使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犯之,又或使用合成科技行騙,或是國外對國內的人民犯詐欺時,若同時符合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組織犯罪規定,刑度會變成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新增減輕規定

有處罰就有獎賞,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特別規定下面幾種情形,可以減輕刑度,算是加重刑度的配套措施,這些減輕刑度也是這次新法上路後第一次見到的新規定:

  1. 偵查及一審、二審、三審的審判中都自白,且自動繳交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
    在警局、地檢署,以及法院始終保持承認犯罪,且事後將犯罪所得,例如詐欺騙款的分潤,自動繳回時,可以減輕其刑,刑度會減為原本的一半,例如原本刑度是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就可以減成六個月以上、三年六個月以下。 
  2. 偵查及一審、二審、三審的審判中都自白,且自動繳交犯罪所得者,同時又使檢警扣押全部犯罪所得
    在始終保持承認犯罪,且事後將自己的犯罪所得繳回時,若又能幫助檢警查獲扣押全部的犯罪所得時,可以減輕其刑,刑度會減為原本的三分之一,例如原本刑度是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就可以減成四個月以上、二年四個月以下。 
  3. 偵查及一審、二審、三審的審判中都自白,且自動繳交犯罪所得者,同時又使檢警查獲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詐欺犯罪組織之人
    這條就是俗稱的窩裡反條款,在始終保持承認犯罪,且事後將自己的犯罪所得繳回時,若又能幫助檢警查獲上游組織犯罪的負責人時,刑度會減為原本的三分之一,例如原本刑度是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就可以減成四個月以上、二年四個月以下。 

結語

被告犯詐欺犯罪符合上面幾種情形時,在113年8月2日後刑度被大幅增加,若是同時符合好幾種情形時,法官也會自動採「最重」的刑度進行處罰,例如有三個人一起冒用政府官員名義行騙,詐騙金額又高達一億元時,會依照最重的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3條規定處罰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如何在錯綜複雜的案情中,尋找最有利被告的方式,就是律師的功能,因此如您遇有涉犯詐欺犯行的問題時,請您務必請律師協助您處理,以免白白喪失自己的權益。 

本文係依當時之法律所撰寫,法律如有變動,請依最新法規為準。法律適用因個案事實不同而有差異,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律師,以保障您的權益。